2.jpg

2018-04-20

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有感——张楠

绝望中的梵高37岁去世,时至今日梵高成为顶礼膜拜的异类艺术家---历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梵高儿时厌学,但却有着比别人强的语言天赋,他会的语言有英、法、荷兰语和宗教学到的拉丁、希腊(至此足以说明,梵高并不是个疯子)。

我个人对梵高的评价,他这一生布满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和困苦交加,在他生命尽头的最后两年,与病魔的搏斗成就了他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别人口中大多称赞梵高的画,少有提及梵高的生命历程,对我而言,梵高达到的艺术境界,和他的画以及他这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渴望生活,梵高传》作者是欧文斯通,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欧文斯通,他是美国著名的传记小说家,一生创作了25部传记小说,除了梵高之外,还给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而《渴望生活,梵高传》是他在26岁的时候就发表出来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书里面梵高的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中,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自我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有一部英国剧叫《神秘博士》,里面有个片段描述梵高穿越回到现代,在法国巴黎的奥赛美术馆购展厅里面,亲眼看到了人们对他的画作的欣赏和赞美,他听到其中有个教授在他的画作前对观众说了一番评论,教授的是这么说的:表现痛苦很容易,但是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现人间的喜悦和壮丽,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比得上梵高,在他之前没有,在这之后可能也不会再有,对我来说,他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梵高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泪流满面编剧把荣誉还给了艺术家,这个场景也是感动了无数的观众。

梵高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7年,1853年出生在荷兰,家境不错,几个叔叔是当时最大画廊的股东梵高从十岁开始画画,喜欢画人,比如说穿着棉袄,拄着拐杖的老大爷,坐在阶梯上熟睡的老妇人这些特别朴素的生活人物而当时的社会主流是画面细腻逼真表现的是贵族的生活的作品,梵高从小就不喜欢大众的风格,所以他画出来的话自然就不会受到欢迎 

在这本书里面非常全面的描述了梵高短暂而起伏的37年人生,尤其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在这期间,梵高创作了超过2000幅作品,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书中三幅梵高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为主线,讲述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生活三幅画分别是15朵向日葵、星夜、没有胡子的自画像15向日葵并不是梵高的某一画作,而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当时梵高计划画出12幅向日葵,后来是画完了十一幅,其中一幅叫做15朵向日葵,这个画最为有名,也成为最受欢迎的静物画。画的背景是黄色的,下面放着一张棕色的桌子,桌子上是一个插着15向日葵的深黄色陶土瓶,每一朵向日葵的大小形态和开放状态都不一样从画面可以看到梵高用了非常饱满的黄色,表现象征着太阳的花朵,其中整个画面的黄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纵观整个西方艺术史,很少有人敢大面积的用最敏感,最刺激眼球的黄色而梵高笔下的黄色,没有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反而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像每一朵向日葵都是有个性,有生命一样最早的时候梵高把向日葵用来送给一个好友---高更,他们俩像很多同一时代都会出现的搭档一样,比如说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1886年的冬天,梵高丢掉了牧师的工作,而高更的也是刚刚放弃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处在低谷状态的两人不可避免的和印象派画家一块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那种画的用色有个很大的特点,是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空间关系,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画中的事物所以今天看到梵高的还有高更的画,都是用各种明亮的黄色红色蓝色黑色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到他所在的地方一起生活,一起画画,而向日葵就是梵高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准备的礼物俩人生活越来越紧密,甚至还同进同出,持续了一个多月两人发现彼此的创作心态有着巨大的差异,一个高亢,一个沉静,一个激烈,一个苦闷梵高偏向于写生,不喜欢靠想象去画画,但是高更偏向于表达象征性的风格两个人的矛盾和分歧就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在一个圣诞夜前夕,两人摊牌,最后两人分开。这让原本烦躁的情绪变得更加激烈,梵高选择自残,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了之后画了一幅自画像画面当中他嘴里叼着个烟斗,上面冒着烟,他的半边脸被纱布包裹着,在耳朵的位置还显现出了一些血色。而梵高割掉耳朵之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没多久就住进了精神病院。

通过著名的15朵向日葵,我深刻体会到凡高对黄色的大胆且完美的运用,又了解了他和高更两个人从彼此相互支持到分道扬镳,更有梵高因为高更的离开而割下耳朵的故事接下来要说的画就是星夜,梵高住进了精神病院面对好友远离自己,独自一人面对精神科医生和身边各种精神病患者,他再一次跌进了人生的谷底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创造出了最让人惊叹的作品----星夜,当时他从房间的窗口看出去,看到的是满天的繁星,不过这些星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深蓝色的星空的背景下,形成的光晕,旋转着流动着,这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画,而奇怪的现在每当我们谈到梵高的这幅画的时候,总感觉到有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在里面。

从绘画技巧上分析这幅星空,梵高在绘画的后期用色和笔触都跟别人不一样,第一在用色方面,几乎是不挑色的,不挑色的意味着色彩的饱和度非常高非常显眼,基本上是颜料从颜料管里取出来以后直接用了画面上,但是高饱和度的颜色是不好驾驭的,一般艺术家都会在画画之前先在这个调色板上调好颜色,经过调整以后的画面看上去会更加的柔和逼真,但是梵高喜欢用这种高饱和度的色调,而且运用的很出色,而鲜艳的颜色,更加能够表达出感情,是有力量的,更能够带动观看者的情绪,第二是在彼处旁边,显得大胆而有力量,如果说把的这幅星夜放大,画面上的色彩不是小节的色块组合而成的,你会感觉到笔触非常快速大胆,非常有力量,而想画出这样的画面,是需要经过仔细的布局和设计、非常冷静的去做,这样才能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夜的动感和力量感,梵高曾经说过:画太阳的时候,希望人们能够感觉到他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旋转,散发着光热巨浪,他确实做得了像他描述的那样的画面感,在他住精神病院的那段时间里,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他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经过一段创作高峰之后,很快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而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幅画呢,叫没胡子的自画像。

梵高把自己想象成没有胡子的样子,脸看起来有一点肉感,脸色有点红润,头发也利落整洁了,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有一种想笑又装着严肃的感觉,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衣,双肩看起来有点不太自然,侧向一边,掩饰着那被割掉的耳朵,这幅画是梵高要送给母亲的礼物,这是梵高自杀前最后的一幅画,而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是关于梵高和他母亲,当时梵高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母亲了,所以就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凡高画了这幅没胡子的自画像送给母亲,同我们一样,想要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父母和家人,梵高也不例外,所以他在画上去掉胡子,还有对自己好一点儿的脸色,展现微笑,把残缺的耳朵掉,微微侧身,给母亲一个好的印象,可惜的是,在完成了这幅自画像以后梵高就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1890年的728号,梵高从旅馆老板那借来了一把有点锈迹的手枪,一如既往的带着画架到户外写生,但是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来到了一片麦田,放下了陪伴多年的画架,走到他喜欢的金灿灿的麦田中,突然一声枪响,一群乌鸦受了惊吓而飞向上空,就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离开了,梵高的死历来都受到很多人的热议,梵高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和简短的绘画生涯,给无数的人鼓励和借鉴

很多人评价梵高是疯子,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他生活中疯狂的一面,不知道他绘画上的独特风格和技艺,不能体会他画画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就不能真正意义上读懂梵高,对于我来说,了解一个人,不管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还是不太熟悉的普通朋友,或者说一些公众人物,古往今来的名人都是得从多个方面去观察了解后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人,梵高毫无保留的展现给所有人,为世人所知,并且影响了世界。

这本书让我明白,创造价值并不需要有多么宏大的理想、有多少资金多少资源,只要有一颗狂热的心喜欢梵高的人,无论是喜欢他的画作,还是喜欢他的狂热,都有一个像梵高一样平凡有魅力的特性,因为你有什么样的特质,才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和物,梵高说:我不是一个城市画家,我不属于这儿,我是一个农民画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去,我要寻找一个太阳,他热的把我体内的一切除了画画的欲望之外通通扫光,希望你也像梵高一样找寻到心中的太阳,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上一条:观头号玩家有感—汪威

下一条: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