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2019-06-04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郑婉卿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郑婉卿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作者叫当年明月,本着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兴趣,我买了一套。

这套书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以小说的笔法,描写了明朝两百六十七年间十七位皇帝和其他的王公贵族及其他小人物的命运。作者当年明月用现代流行文学的描述手法,以风趣幽默的叙述方式,如电影一般将之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和文学素养,而书中又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奇妙的品味过程,让我如痴如醉,也让我对这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有了全新的认识。初读之下,谈一下我的一些小小感悟。

首先,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之前只知道当过和尚,殊不知他的出生却是社会最底层的穷苦老百姓,无学历、无money、无后台的“三无”青年,从小给地主家放牛,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让他的双亲和兄弟死于非命,怀揣着对活下去的渴望踏上逃难的征途,差点死在逃难的路上,后来当了和尚,还是吃不饱饭,最后不得不加入起义军,通过努力一步步成长为起义军领袖,打败其他竞争对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汉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其在称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沉着、勇敢与决断让人敬佩,而且他用极大的勇气与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农民起义成功的经典案例。但个人的能力再出众终究无法成就大业,朱元璋的成功靠的正是以朱元璋为核心的一大批(如刘基、徐达、常遇春等等)具有突出才能的开国功臣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人在成就了朱元璋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所以,人首先要吃苦耐劳,不停地学习进步,多投入社会交际与实践中,拥有一群有着相同目标同时又和你一样奋斗不止的同伴,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这是一本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书。战略、政治、权位、投机,作者刻画了一系列人物的心理特征,将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因素推向置关重要的位置,并列举了几个经典案例。如刘基、胡惟庸、蓝玉之案等。同时,这本书既表现了弱肉强食的天然本性,但却不提倡暴力,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不完全是仁者无敌,但真正不愄强权、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这也是此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最后,这是一个反腐败的反面教材。 有人说明朝亡于“党争”,又有人说明朝亡于后期的宦官专权。但深究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明朝反腐的失败。有学者认为,明代的贪腐已是体制性贪腐。明朝自太祖皇帝登基,对官员腐败采用的是高压政策,官员们大多噤若寒蝉,人人自危,不敢擅越雷池。但从英宗后期,特别是宪宗成化、武宗正德年间,由于宦官专权,朝政日趋腐败。嘉靖、隆庆之后,朝臣间门户之见加剧,党争之势日显,官员考察形同虚设,贪腐之风遂呈不可遏制之势。明代反腐败失败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从制度上减少权力被滥用的机会,推行公开透明的决策和管理程序,增大腐败的机会成本,当属治本之策。

“历史从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如何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只有以史为鉴。感谢作者用如此通俗易懂又诙谐风趣的为我们讲述了这一段不平凡、不枯燥的历史,让我们喜爱它,了解它,深入它,记住它,为之感动,得到提升。


上一条:《老人与海》读后感——童中旗

下一条:拾年